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怎么用?(操作全解析)及在食品工业应用实例让你更懂解它!

  • 所属分类:
    行业资讯
  • 浏览次数: ...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09-10
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已从“可选设备”升级为食品企业的“核心刚需”。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检测效率低、误差大的痛点,更通过与生产工艺的深度融合,助力企业实现“精准控质、降本增效、合规升级”的目标。  

在食品工业中,“溶解性总固体(Total Dissolved Solids,简称TDS)”是一个关键的质量控制指标。它反映了样品中溶解的所有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总量,直接影响食品的口感、营养成分稳定性及保质期。例如,饮料的清甜感、牛奶的醇厚度、酱油的鲜味层次,都与TDS值密切相关。  

 

传统TDS检测依赖人工滴定或烘干称重法,耗时长达2-4小时,且受人为操作误差影响大(如烘干温度波动、称量精度不足)。随着食品工业对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的要求升级,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凭借“一键检测、智能校准、快速出数”的优势,成为食品企业的核心质检设备。

 

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怎么用?(操作全解析)及在食品工业应用实例让你更懂解它!

 

一、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:操作流程与核心优势

 

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的核心原理是基于“电导率法”或“重量法”的智能化升级。以主流的电导率法为例,仪器通过测量样品溶液的电导率,结合温度补偿算法,直接换算成TDS值(单位:mg/L或ppm)。以下是其标准化操作流程:  

1. 前期准备:样品与仪器校准

样品预处理:取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样品(如饮料需摇匀,乳制品需过滤去除大颗粒),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合适浓度(避免高浓度样品导致电导率超标量程)。  

仪器校准:开机后,使用标准溶液(如1000mg/L NaCl溶液)进行两点校准,确保仪器测量精度(误差≤±1%)。  

 

2. 检测过程:自动化操作解放人力

样品进样:将预处理后的样品装入自动进样器(支持批量检测,最多可容纳20个样品),仪器自动识别并分配检测位。  

参数设置:根据样品类型(如果汁、酱油)选择预设程序(内置常见食品检测模板),或自定义温度、检测时间等参数。  

自动检测:仪器依次完成“恒温加热(25℃±0.1℃)→ 电导率测量 → 数据计算”全流程,单样检测时间仅需3-5分钟。  

 

3. 结果输出:数据可视化与溯源

检测完成后,仪器自动打印纸质报告(含样品编号、TDS值、检测时间、操作人员),并同步上传至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(LIMS),支持数据追溯与分析。  

 

核心优势总结:相比传统方法,全自动测定仪将单样检测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5分钟,人为误差降低90%,且支持批量检测(日检测量可达200-300样),大幅提升食品企业的质检效率。  

 

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怎么用?(操作全解析)及在食品工业应用实例让你更懂解它!

 

二、食品工业中的具体应用案例:从饮料到调味品的质量守护者

 

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的应用场景覆盖食品工业全链条,以下是三个典型案例,展现其实际价值:  

案例1:饮料生产——精准控制口感与成本

某知名果汁企业的主打产品为“NFC(非浓缩还原)橙汁”,其核心卖点是“保留鲜榨口感”。但生产中发现,不同批次橙汁的TDS值波动较大(1200-1800mg/L),导致部分批次口感偏淡或偏甜,影响消费者复购率。  

引入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后,企业实现了:  

实时监控原料品质:对每批橙汁原料进行TDS检测,筛选出TDS值在1500±100mg/L的优质原料,从源头保障口感一致性;  

优化浓缩工艺:在生产浓缩橙汁时,通过监测浓缩前后的TDS变化(浓缩倍数=原TDS值/浓缩后TDS值),精准控制浓缩比例,避免过度蒸发导致的营养流失;  

降低损耗:过去因TDS检测滞后,常出现“不合格批次返工”现象(损耗率约5%),现通过在线检测(搭配在线TDS传感器),损耗率降至1%以内。 

 

案例2:乳制品加工——保障营养与安全双指标

某乳制品企业的巴氏杀菌乳产品曾因“矿物质含量不稳定”被消费者投诉。经分析,问题根源在于原料奶的TDS值波动(原奶TDS正常范围为1000-1200mg/L,部分批次因饲料变化导致TDS低于800mg/L,矿物质不足)。 通过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的应用:  

原料验收标准化:收奶时对每车原奶进行TDS检测(5分钟内出结果),不符合1000-1200mg/L范围的原料奶拒收,倒逼牧场优化饲料配比;  

过程质控无死角:在杀菌、均质环节增加TDS抽检(传统方法需等待2小时,现仅需5分钟),及时发现因管道清洗不彻底导致的矿物质残留问题;  

合规性保障:符合GB 19301-2010《生乳》标准中对矿物质含量的隐含要求(TDS值可间接反映矿物质总量),助力产品通过高端市场认证(如欧盟有机认证)。  

 

案例3:调味品生产——稳定风味的关键抓手

某百年酱油企业的核心产品“特级生抽”以“鲜、咸、醇”著称,但近年来部分批次被反馈“鲜味不足”。研发部门发现,酱油的鲜味主要来自氨基酸态氮(≥0.8g/100ml)和核苷酸类物质,而这些成分的含量与TDS值直接相关(TDS越高,风味物质越丰富)。  

引入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后:  

发酵过程监控:在酱油发酵池中安装在线TDS传感器,实时监测发酵液TDS变化(正常发酵后期TDS应≥18000mg/L),当数值异常时及时调整发酵温度或接种量;  

勾调工艺优化:不同批次酱油的TDS值差异(17000-22000mg/L)会影响勾调后的风味一致性,通过测定仪精准匹配不同批次的基础酱油,使最终产品的TDS值稳定在20000±200mg/L;  

货架期管理:酱油开封后因水分蒸发可能导致TDS升高(影响口感),企业通过测定仪跟踪终端产品的TDS变化,为消费者提供“开封后1个月内饮用”的建议,降低客诉率。  

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怎么用?(操作全解析)及在食品工业应用实例让你更懂解它!

从上述案例可见,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已从“可选设备”升级为食品企业的“核心刚需”。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检测效率低、误差大的痛点,更通过与生产工艺的深度融合,助力企业实现“精准控质、降本增效、合规升级”的目标。  

 

随着食品工业向智能化、标准化方向发展,具备“快速检测、数据互联、智能分析”功能的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,将成为更多企业的质检“标配”。对于食品从业者而言,掌握其操作方法并灵活应用于生产,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一步。  
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ldnins.com/news/5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