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环境监测站的滤膜称量室里,技术员小李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惑:同样一张采集 PM2.5 的滤膜,上午称量结果比下午高 0.03mg,偏差远超 HJ 836-2017 标准要求的 ±0.01mg 精度。这正是 “低浓度” 样品的称量痛点 —— 微小质量变化(甚至 0.01mg 级)就会导致数据失效。而低浓度恒温恒湿称量系统的核心价值,就是通过精准环境控制解决这一问题。

根据 HJ 836-2017《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》,“低浓度” 并非单纯指样品绝对含量,而是需通过 0.01mg 级精度称量捕捉的微小质量变化。标准明确要求:滤膜称量的最小增重≥0.04mg,电子天平分辨率必须达到 0.01mg。例如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浓度≤10mg/m³ 时,采样后滤膜增重往往仅 0.05-0.5mg,普通称量设备根本无法准确捕捉。
“低浓度” 称量的核心矛盾是环境波动对称量结果的放大效应。实验数据显示:湿度每升高 5% RH,滤膜吸湿量可增加 0.02-0.05mg;温度波动 1℃会引发 0.01-0.03mg 系统误差。低浓度恒温恒湿称量系统通过将温湿度控制在 23±0.1℃、45±1% RH 的极小波动范围,把环境干扰导致的误差压缩到 ±0.005mg 以内,才能实现 “低浓度” 样品的准确称量。
有人将 “低浓度” 等同于 “低重量”,这是典型误解。例如制药行业称量 0.1mg 活性药物成分虽属 “低重量”,但需在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,本质也属于 “低浓度称量场景”;而环境监测中 PM10 滤膜增重虽可达 1mg,但因需精确到 0.01mg 级,同样归入该系统的适用范畴。


某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曾因未配备恒温恒湿系统,仅用空调加湿器控温湿,导致低浓度颗粒物称量数据偏差超 10%,资质认定评审未通过。改造后采用 LB-800S 系统,严格遵循 “样品平衡 24 小时、称重前除静电 30 秒” 流程,数据完全符合 HJ 836-2017 要求。
浙江某第三方检测公司,之前用普通天平称量低浓度采样头,单批次需 4 小时且重复性差。更换 XY-650HZ 系统后,通过四级防震设计和自动化操作,单次称量仅 20 秒,日均处理量提升 3 倍,数据可直接导出溯源。

“低浓度” 的本质是 “高精度称量需求”,而恒温恒湿环境是实现这一需求的核心前提。从 PM2.5 监测到药品研发,从粉尘检测到材料分析,该系统已成为精准称量的 “标准配置”。选对设备,才能让每一个 0.01mg 的质量变化都被准确捕捉 —— 这正是低浓度称量的核心价值所在。
注:文章部分数据来源网络和AI创作仅供参考,设备具体参数价格以公司销售介绍为准!想要了解设备详细参数可以电话联系山东罗丹尼仪器。
全国统一
咨询热线
免费服务电话:400-997-8689
公司地址:山东省滕州市经济开发区春藤西路399号
备案号:鲁ICP备180529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