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周连续 3 天泡在实验室做水质全盐量检测,光蒸发皿恒重就反复操作 20 多次,凌晨两点还在等冷却称重。” 某市级环境监测站李工程师的吐槽,道出了无数从业者的无奈。按 HJ/T 51-1999 国标要求,传统恒重实验需历经烘干、冷却、称量的循环操作,直至两次重量差≤0.5mg,整套流程耗时长达 72 小时。但如今,全自动蒸发恒重分析仪的出现,将实验周期压缩至 10 小时,这背后的 “黑科技” 正彻底改变环境监测的工作模式。

环境监测中水质全盐量、悬浮物等指标的恒重检测,长期受制于低效流程,核心痛点集中在三点:
全自动蒸发恒重分析仪能实现从 3 天到 10 小时的跨越,关键在于将分散流程整合为闭环系统,核心技术突破体现在四方面:

主流设备如罗丹尼 LDN-E600、广州标际 ZF3600 等,均采用 “蒸发 - 烘干 - 冷却 - 称重” 一体化设计。实验员只需将 125mL 蒸发皿放入 5 层样品架,选择 “水质全盐量” 预设程序,设备便自动完成:
设备通过 - 0.09MPa 真空环境降低溶剂沸点,配合氮气吹扫功能,不仅加速水分蒸发,还能保护易氧化残渣。传统水浴蒸干需 4 小时的水样,在真空系统中 1.5 小时即可完成,且无交叉污染风险。某监测站实测显示,20 组水质样品的蒸干环节,从传统 8 小时缩短至 2 小时。
设备搭载动态恒重判断系统,实时监测重量变化,当连续两次称量差≤0.3mg(优于国标 0.5mg 要求)时自动停机。传统人工需每隔 1 小时查看记录,而自动化系统启动后全程无需干预,实验员可同步处理其他样品。山东某监测站反馈,曾在下班前启动设备,次日一早即获得完整数据,实现 “隔夜出结果”。
相比传统烘箱的 10 个工位,自动化设备可容纳 60 个蒸发皿或 120 个称量瓶,且各工位独立运行互不干扰。面对应急监测的 40 组样品,传统方法需分 4 批处理,耗时 3 天;而全自动分析仪 10 小时即可完成全部检测,人力成本降低 60%。

某市环境监测站 2025 年引入全自动蒸发恒重系统后,开展了传统方法与自动化技术的对比试验,结果显示:
| 指标 | 传统方法 | 自动化系统 | 提升效果 |
| 实验周期 | 72 小时 | 10 小时 | 效率提升 620% |
| 单次处理样品量 | 10 个 | 60 个 | 承载量提升 5 倍 |
| 数据合格率 | 89% | 99.2% | 误差率降低 90% |
| 人力成本(单日) | 2 人 8 小时 | 1 人 1 小时 | 成本降低 93.75% |
更关键的是,自动化系统数据完全符合 HJ/T 51-1999 国标要求,在省生态环境厅的盲样考核中,连续 6 次一次性通过核验,彻底解决了传统方法 “数据反复返工” 的难题。
全自动蒸发恒重分析仪尤其适用于三类场景:

从 3 天到 10 小时的效率跨越,本质是环境监测从 “人力密集型” 向 “技术密集型” 的转型。全自动蒸发恒重分析仪不仅解决了耗时耗力的痛点,更通过数据精准化、流程标准化,为环境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支撑。对于仍在被恒重实验 “绑架” 的监测站而言,这场技术革命早已不是 “选择题”,而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 “必修课”。
注:文章部分数据来源网络和AI创作仅供参考,设备具体参数价格以公司销售介绍为准!想要了解设备详细参数可以电话联系山东罗丹尼仪器。
全国统一
咨询热线
免费服务电话:400-997-8689
公司地址:山东省滕州市经济开发区春藤西路399号
备案号:鲁ICP备180529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