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测拆解|6联全自动液液萃取仪:1小时完成6份水样萃取,误差<0.5%凭什么成实验室"新刚需"?

  • 所属分类:
    新闻动态
  • 浏览次数: ...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08-14
实测数据显示,6联全自动液液萃取仪用1小时完成6份水样萃取、误差<0.5%的表现,不仅解决了传统操作的痛点,更成为实验室提升竞争力、降低成本的关键工具。对于追求精准与效率的现代实验室而言,这台设备或许真的"该换了"。  

在环境监测、第三方检测、高校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,液液萃取环节曾是让技术员们直挠头的"耗时大工程"。传统手工萃取靠人工振荡、分液,单份水样处理少则20分钟,6份样品做下来往往要耗去大半天,还可能因振荡力度不均、分液误差导致数据偏差。

 

但最近,笔者实地探访了3家实验室,见证了一台"6联全自动液液萃取仪"如何颠覆这一流程——1小时完成6份水样萃取,误差率稳定在0.5%以内,连从业10年的实验室"老法师"都直言:"这设备,该换了!"

 

实测拆解|6联全自动液液萃取仪:1小时完成6份水样萃取,误差<0.5%凭什么成实验室"新刚需"?

 

传统液液萃取为何成了实验室"效率黑洞"?

 

液液萃取是水质监测(如COD、重金属、挥发酚等指标检测)的关键前处理步骤,原理是利用溶质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溶解度差异实现分离。但传统操作依赖人工:  

耗时久:单份样品需经历"加萃取剂→振荡(5-10分钟)→静置分层→分液"全流程,6份样品至少需要2-3小时;  

误差大:人工振荡力度、时间难以统一,分液时视线偏差易导致有机相残留,最终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;  

劳动强度高:反复开合分液漏斗、倾倒液体,不仅手臂酸麻,接触有机试剂还存在健康风险。  

某环境监测站技术主管李工坦言:"以前做批量水样,经常加班到晚上,遇到紧急任务还要外包,成本高还怕数据泄露。"而随着《HJ 637-2018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》等标准对萃取效率、精密度的要求趋严,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愈发凸显。

 

6联全自动液液萃取仪如何"提速又提质"?

 

实测拆解|6联全自动液液萃取仪:1小时完成6份水样萃取,误差<0.5%凭什么成实验室"新刚需"?

 

为验证设备性能,笔者跟随某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(已采购该设备2个月)完成了6份地表水样的萃取实测,全程记录关键数据:  

测试条件:  
样品类型:地表水(含微量石油类物质);  

萃取剂:二氯甲烷(符合国标要求);  

设备型号:LDN-1006全自动液液萃取仪(6通道并行);  

对比组:2名熟练技术员手工萃取。  

实测过程与结果:  

 

环节 全自动萃取仪 手工萃取(2人)
加液/振荡设置 触屏输入参数(振荡时间10min、转速300次/分) 人工称量萃取剂(约30ml/份),手动振荡
单批次处理量 6份样品同步进行 1人同时处理2份样品
总耗时 58分钟(含清洗) 125分钟
萃取效率(回收率) 98.2%-99.1% 95.3%-97.8%
数据偏差(RSD) 0.3%-0.5% 1.2%-2.1%


  

关键细节拆解:  
1. 并行处理,效率翻倍:6个独立萃取单元可同时运行,振荡、静置、分液全流程自动化,无需人工干预。实测中,6份样品从加液到完成分液仅用58分钟,比手工操作快了1倍以上。  
2. 精准控制,误差可控:设备通过程序设定振荡时间、转速、分层时间(自动识别分层界面),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差异。回收率数据稳定在98%以上,RSD(相对标准偏差)仅0.3%-0.5%,完全满足HJ 637-2018中"RSD≤5%"的要求。  
3. 防污染设计,省心省力:每个萃取单元采用独立密封结构,分液管自动切换,避免交叉污染;内置废液收集槽,无需频繁更换容器,实验后10分钟即可完成清洗。  

"最直观的变化是人力成本。"该实验室主任王工算了笔账:"以前做6份样品需要2个人耗半天,现在1个人盯着设备就能完成,每月能节省30多个工时,还能承接更多紧急项目。"

 

为什么实验室"老司机"都换了它?

 

实测拆解|6联全自动液液萃取仪:1小时完成6份水样萃取,误差<0.5%凭什么成实验室"新刚需"?

 

除了效率与精度,设备的"适配性"也是实验室关注的重点。笔者采访了3家不同类型实验室的使用者,总结出三大核心优势:  

1. 兼容多场景,适配不同需求  
某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张老师表示:"我们做科研时,常需要调整萃取剂种类(如用四氯化碳替代二氯甲烷)或振荡参数。这台设备的程序可自定义,还能保存100组常用方案,换项目时一键调用,比手工灵活多了。"  

2. 安全设计,降低职业风险  
传统萃取中,技术员需频繁接触二氯甲烷等有毒试剂,长期吸入可能引发头晕、呼吸道刺激。全自动设备采用全封闭结构,振荡和分液过程在密闭腔内完成,仅分液时需短暂打开废液阀,实测操作间VOCs浓度较手工操作降低80%以上。  

3. 数据可追溯,助力质量管控  
设备自带操作日志记录功能,可存储每次实验的时间、参数、操作人等信息,配合LIMS系统(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)可直接关联检测报告。"以前抽查时,总要翻记录本核对,现在调电子日志,准确又高效。"某检测机构质量部负责人说道。

 

实验室该不该换全自动液液萃取仪?

 

回到最初的问题:什么样的实验室更需要这台设备?结合实测与用户反馈,以下场景强烈建议考虑:  

批量检测高频的实验室(如环境监测站、第三方检测机构):每天处理20份以上水样,全自动设备可将日处理量从10-15份提升至30-40份;  

对数据精度要求高的项目(如科研论文、仲裁检测):RSD<0.5%的稳定性可避免因前处理误差导致的结论偏差;  

注重人员安全的实验室:减少有机试剂接触,符合现代实验室"绿色化"发展趋势。  

 

当然,设备并非"万能",选购时需重点关注:  

  • 萃取单元数量(6联适合常规批量,4联更灵活); 
  • 能否兼容不同萃取剂(如二氯甲烷、四氯化碳、乙醚等); 
  • 售后服务(是否有上门安装、操作培训、耗材供应)。  

文章图片电话logo3f2h

 

罗丹尼LDN-1006智能型全自动液液萃取仪

 

从手工振荡到全自动萃取,液液萃取环节的技术迭代,本质上是实验室从"人力依赖"向"效率驱动"转型的缩影。实测数据显示,6联全自动液液萃取仪用1小时完成6份水样萃取、误差<0.5%的表现,不仅解决了传统操作的痛点,更成为实验室提升竞争力、降低成本的关键工具。对于追求精准与效率的现代实验室而言,这台设备或许真的"该换了"。  
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ldnins.com/news/47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