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饮水安全排查新突破: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1天搞定100个样点检测

  • 所属分类:
    新闻动态
  • 浏览次数: ...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07-17
农村饮水安全是“天大的小事”,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。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的应用,不仅破解了基层检测效率低的难题,更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农村供水管理的现代化。随着更多类似设备的普及,我们有理由相信,“喝好水”将不再是农村居民的奢望,而是触手可及的幸福。  

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水为先。”农村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3亿多农村居民的健康福祉,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民生工程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农村供水工程的持续投入,偏远地区的“吃水难”问题大幅缓解,但“喝好水”的挑战依然存在——分散式供水工程多、水质波动大、检测效率低等问题,成为基层水利部门的“心头难题”。  

近日,笔者在走访华北某县农村饮水安全排查项目时发现,当地水利站借助一台“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(TDS)测定仪”,仅用1个工作日就完成了100个分散式供水样点的现场检测,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5倍以上。这一技术突破,为农村饮水安全排查提供了新的“解题思路”。  

农村饮水安全排查新突破: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1天搞定100个样点检测

农村饮水安全排查,为何卡在“检测关”?

溶解性总固体(TDS)是衡量饮用水矿物质含量、杂质水平的关键指标,也是国家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-2022)中明确限定的核心参数之一。按照标准,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的TDS需控制在1000mg/L以下(特殊地区可放宽至2000mg/L),过高可能影响口感或隐含微生物、重金属风险。  
然而,传统TDS检测存在三大痛点:  
1.耗时久:传统方法需人工取样、现场过滤、实验室消解、仪器读数,单个样点检测耗时2-3小时,100个样点至少需要3-5个工作日;  
2. 误差大:依赖人工操作,过滤不彻底、试剂配比偏差等问题易导致数据不准确;  
3.成本高:基层水利站普遍人手不足,需外聘检测机构协助,单次检测费用超200元/样点,100个样点成本超2万元。  

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农村饮水安全排查“进度慢、覆盖难”,甚至出现“漏检”“假检”现象,威胁居民饮水安全。

 

全自动测定仪“上岗”:1天100样点的背后是技术升级

在上述华北某县的排查项目中,笔者实地观察了一台“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”的工作流程,其高效、精准的特性令人印象深刻。  

第一步:现场采样,即插即测  
测定仪配备便携式采样探头,可直接插入水龙头、水窖或井水取水口,无需额外过滤或预处理。传统方法需用滤膜过滤水样(耗时15分钟/样),而这台设备通过内置微型过滤器自动完成,全程仅需30秒。  

第二步:自动化检测,数据实时上传  
取样后,设备自动注入定量纯水稀释水样,通过电导率传感器精准测量TDS值(原理:TDS与水中溶解盐类的电导率呈正相关)。检测过程完全由程序控制,无需人工干预,单样检测时间缩短至2分钟。  

第三步:云端管理,溯源留痕  
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“农村饮水安全监管平台”,支持手机APP、电脑端同步查看。平台自动生成区域TDS分布热力图,超标样点自动标红预警,基层工作人员可第一时间定位问题水源,采取更换水源、安装净化设备等措施。  

“以前100个样点要带着样品跑县城实验室,来回折腾3天,现在一台机器往村里一放,当天就能出结果。”该县水利站负责人王站长告诉笔者,“这台设备不仅省了时间和人力,成本也降到了50元/样点,一年能省10多万元。”  

农村饮水安全排查新突破: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1天搞定100个样点检测

农村饮水安全排查“提速”,技术赋能是关键

这台全自动测定仪的应用,本质上是“智能化检测+数字化监管”的深度融合,其价值不仅在于效率提升,更推动了农村饮水安全排查模式的变革:  

覆盖更广:偏远山区、分散式供水点无需集中送检,设备可随排查人员“走村串户”,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检测难题;  

数据更准:全流程自动化减少人为误差,检测精度可达±2%(传统方法误差约±10%),符合国标要求;  

监管更严:云端平台与水利部门监管系统对接,检测数据实时存档,杜绝“补检”“假检”,为后续水质提升工程提供科学依据。  

 

让每一滴农村水都“安全可感”

 

农村饮水安全是“天大的小事”,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。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测定仪的应用,不仅破解了基层检测效率低的难题,更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农村供水管理的现代化。随着更多类似设备的普及,我们有理由相信,“喝好水”将不再是农村居民的奢望,而是触手可及的幸福。  

 
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ldnins.com/news/4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