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HJ836-2017《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》的全面实施,环境监测领域对颗粒物检测精度提出更高要求。新标明确要求检测环境需严格控制温湿度干扰,而传统称重法因环境波动导致的误差问题愈发突出。
HJ836-2017核心变化与检测难点
严苛的温湿度控制要求
新标规定样品称重需在恒温(20±1℃)、恒湿(50%±5%RH)环境下完成,避免吸潮或挥发导致的重量偏差。这对设备环境稳定性提出极高挑战。
低浓度颗粒物的精准捕获
PM2.5、PM10等低浓度样本(<20mg/m3)易受环境干扰,传统称重法误差率高达15%-30%,难以满足新标≤5%的精度阈值。
恒温恒湿称重系统的技术突破
1. 多级温湿度协同控制技术
系统集成高精度传感器与PID算法,实现±0.3℃温控、±2%RH湿控,达到新标要求的10倍精度提升。以某品牌设备实测数据为例,连续48小时运行波动仅0.1℃,彻底消除环境漂移影响。
2. 动态平衡称重模块设计
采用电磁力补偿原理,搭配防静电滤膜托盘,将称量分辨率提升至0.01mg。某化工企业应用案例显示,系统在检测5mg/m3超低浓度颗粒物时,重复性误差<2%,完全符合HJ836-2017认证要求。
3. 智能化数据追溯体系
内置符合GLP规范的数据库,自动记录温湿度、称重值、操作时间等参数,生成符合环保验收标准的检测报告,满足新标对全程可追溯性的强制要求。
行业应用场景与效益分析
工业废气治理
某钢铁企业引入系统后,烧结机尾气检测周期缩短40%,年节省复检成本超80万元,环保处罚风险降低90%。
环境监测站升级
省级监测站对比测试表明,系统将低浓度样本检测合格率从68%提升至97%,助力2024年重点城市PM2.5达标率突破85%大关。
设备选型与运维建议
核心参数匹配
重点关注温湿度控制范围(推荐20±0.5℃/50%±2%RH)、天平灵敏度(≤0.01mg)、防震等级(需达IV级)等指标。
周期性校准规范
建议每季度进行砝码线性校准,每月清洁风滤系统,确保长期稳定性。某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显示,规范运维可使设备寿命延长3-5年。
恒温恒湿称重系统通过环境控制、精密称重、数据管理三大创新,已成为落实HJ836-2017标准的关键工具。随着环保监管趋严,该技术将在超低排放改造、碳排放监测等领域发挥更大价值,推动环境检测行业向高精度、智能化方向升级。
全国统一
咨询热线
免费服务电话:400-997-8689
公司地址:山东省滕州市经济开发区春藤西路399号
备案号:鲁ICP备18052942号